加强助餐服务场景融合。鼓励农村老年食堂与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等集成建设,优化助餐场景。鼓励有条件的食堂探索民宿、直播、旅游、康养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丰富服务业态。
加强助餐支持体系融合。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方式。建立农村老年助餐赋能计划,通过慈善资金支持项目等方式,给予农村老年助餐一定支持。
3方面下足功夫,推动农村助餐服务提质扩面
近年来,杭州市以党建为统领,注重发挥“银龄行动”、慈善助力、邻里守望等载体的作用,鼓励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融合发展,探索农村老年助餐新路径,积极构建县域统筹、布局合理、共建共享、乡情浓厚的农村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地区共建有老年食堂1500多家。
坚持因地制宜,让农村助餐服务“动起来”。根据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人口分散的特点,积极发展“移动式”老年送餐服务。通过设置具有中转功能的“配送点”,依托和动员农村为老服务组织、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到家服务。如桐庐县横村镇凤联村,创新使用无人机,将热腾腾的餐食送至半山腰的独居老人手中。有效压缩配送时间,解锁山区养老新体验。
坚持多方参与,让农村助餐服务“转起来”。形成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牵头、村老年协会监督、邻里互助、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多样化助餐服务机制,鼓励和引导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公益慈善力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动员党员、村干部、志愿者开展帮厨和送餐等志愿活动。如萧山组织400余名志愿者分成多个班组、轮班上岗,参与帮厨、送餐等志愿服务,并建立就餐老人家属微信群,及时沟通反馈就餐情况。
坚持特色发展,让农村助餐服务“优起来”。结合乡村振兴、未来乡村建设等契机,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示范效应突出的农村老年助餐服务品牌。鼓励老年食堂与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共富工坊等集成建设,由单一的“吃饭”向多功能、综合性服务转变,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文化娱乐、护理康复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如建德市推出“幸福方桌”扩面提质行动,将老年人吃饭的“爱心助餐桌”向掌握民情、密切干群关系的“走亲连心桌”,向热爱家乡、共树发展理念的“和美乡风桌”,向惠利于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共同富裕桌”不断进阶,由单一的“吃饭”向多功能、综合性服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