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运营模式,推动普惠优享。鼓励社区食堂连锁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助餐服务,以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综合打包的形式,探索整体经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运作机制。如拱墅区潮鸣街道依托“中央厨房+点位自选”运营模式,创新社区食堂连锁模式,将辖区4家相对集中的社区食堂一体化运营,降低综合运营成本;西湖区翠苑一区社区探索“物业+食堂”的一体化运营模式,通过岗位融合使用、面向社会开放、承接企业团餐等多种方式,形成良好市场化运作机制。
优化服务供给,激发运营活力。鼓励社区食堂采取优化就餐时间、划定就餐区域、提供差异菜品、实行差异收费等措施,满足青老群体不同的用餐需求。如上城区清波街道劳动路社区幸福·邻里食堂面向18—35周岁年轻人推出9.9元“青年专属”套餐;凯旋街道“小巢里”社区食堂早中晚三餐都供应面条、馄饨,中晚餐提供自助式快餐,夜宵时间上新烧烤、小龙虾等菜品,并将打烊时间延迟到凌晨2点,受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双重认可”。
探索多元业态,实现特色发展。支持社区食堂与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和其他市场化物流公司建立网络送餐服务,提升社区食堂服务面积、销售数量。如西湖区邀请楼外楼、伊家鲜等10余家知名餐饮企业开展“名厨进食堂”活动,并与“饿了么”合作,试点开展“助老社区侠”行动,助力社区食堂上线外卖平台,以专业骑手为老人送餐,保证老年助餐服务不间断,其中该区西溪街道2家社区食堂月均销售额增加1000余单。
上城区章根山老人的《感谢信》,对该区西牌楼老年食堂助餐服务表示感谢和致敬。
推动农村地区老年助餐融合性发展
近期,《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农村地区老年助餐服务融合性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按照“政府统筹、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聚焦农村地区老年人就餐实际困难,以融合性发展为目标,明确了服务网络、服务力量、服务场景、支持体系4个方面的12条具体举措。
加强助餐服务网络融合。针对农村地区特点,合理规划布局,灵活设置中心食堂、老年助餐点或邻里互助点。要把农村老年食堂建设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灵活多样扩大服务供给。根据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人口分散的特点,积极发展“移动式”送餐服务。
加强助餐服务力量融合。整合村集体经济、农村养老机构、社会企业等力量,丰富助餐模式。引导公益组织、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发挥农村地区乡情浓厚的优势,支持在有条件的家庭设置邻里助餐点,打造“共享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