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风采》融媒体平台
去年新增养老企业超7万家 银发经济这片蓝海有多大
来源:潮新闻 | 作者:浙里风采 | 发布时间: 2024-07-10 | 542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今年国办1号文件聚焦银发经济,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再到人社部印发《关于强化支持举措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下称《通知》),银发经济在2024年的出镜率颇高。有24个省份已将银发经济明确列入2024年工作目标之中。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养老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长,2023年全年累计注册7.43万家相关企业,是2014年全年五倍有余。新增近7万家企业背后,银发经济的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各地如何抢滩布局银发经济?

规模破万亿 超38万家企业入局

近年来,老龄化趋势备受关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21.1%。龄化在带来人口结构变化的同时,也加速了“银发一族”的生活、保健、娱乐等消费需求增长,催生了一条黄金赛道——银发经济。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预测,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产业潜力最大的市场,预计2050年的产值将突破届时GDP的1/3以上。“中国老龄社会所带来的新经济,不但体量空前,而且创新空间巨大。”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自2019年至2023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以每年约13.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3中国银发经济规模达7.1万亿元。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3万亿。面向万亿银发经济新蓝海,国内众多企业也纷纷布局,抢占市场。

企查查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养老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其中,2023年全年累计注册7.43万家相关企业,是2014年全年五倍有余。2024年前五个月,我国累计注册3.04万家养老相关企业,同比增长3.9%。

从区域分布上看,山东省最多,现存3.53万家养老相关企业,其次是江苏省和广东省,分别为3.3万家和2.91万家。而在城市分布上,北京现存1.30万家养老相关企业,断层第一,此后为重庆、广州、成都等城市,相关企业存量在1万家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A股养老概念股共有116家上市公司。当前,多家上市公司正对养老产业进行业务布局,加快养老项目落地。

找准发力点 各地掘金银发产业


能通过石墨烯的远红外线深入皮下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的毯子;可实时检测运动状态及健康指标的智能指环;帮助老年人抗衰老的胶原透明质产品……近日,潮新闻记者走进位于广州黄埔区的广州首个银发经济产业园内,各种创新产品映入眼帘。今年3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继推出广州智慧康养(适老)装备展示体验中心、全国首个区县级“银发经济10条”政策之后,在南方美谷成立了广州首个银发经济产业园。作为新迁入黄埔区的银发高新企业,广州禾丰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创立于2017年的年轻公司,但已经手握研发项目20多个,专利40多项。目前,公司的肠内营养泵、血管显像仪等产品在全球市场有较强竞争力。而在园区里,这样的企业还有许多。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潮新闻记者,产业园将聚集银发经济的产业上下游企业,供给银发经济产业发展的全要素资源,覆盖研发生产、检验检测、展示交易等领域。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银发经济产业园也如春笋般涌现。在成渝,成都市温江区于去年10月就举办了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峰会,前瞻布局银发经济产业园,筹建四川全省首个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在长三角,为打造国家级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上海浦东新区日前也举办银发经济供需大会。而在京津冀,“京津冀银发经济产业园”也于今年5月在河北省保定市成立。据介绍,园区规划面积1277亩,聚焦老年用品、智慧健康养老、康复器具、老年旅游、适老化改造等银发经济产业。

人才成影响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下,银发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透过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各地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推动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例如:浙江、福建等省份提出,培育银发经济新消费增长点;安徽、辽宁等省份提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不过,银发经济作为新生事物,既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银发经济具有稳定性、确定性,但也面临着着理念落后、法律法规不完善和人才缺乏等挑战。”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吴玉韶指出,当前银发产业大多以解决高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发展目标,产品单一、质量不高,与老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由于养老服务行业存在收入较低、职业声望不高、职业发展通道狭窄等问题,导致全行业性、全领域性人才短缺现象,是当下产业发展的瓶颈。”吴玉韶进一步指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达到600万名,但目前相关从业人员只有50万名。

日前发布的《通知》提出,加大银发经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畅通银发经济领域人才发展空间。包括引导技工院校主动对接本地区银发经济市场需求,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加强涉老专业产教融合,推广校企合作,培养更多专业技能人才等举措。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看来,银发经济的人才培养是多层次的,不仅仅是养老服务一个方面。“从国家政策来说,对银发经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刚性,除了养老服务方面,还需要能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将服务和数据应用有效对接的专业人才,再往上是创新型人才。”杜鹏指出,银发经济发展新业态,需要有新的生产力和一批创新型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