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振消费
如何解决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
这两年我们不断促消费,提升消费,它反映的现实是我们现在消费意愿还比较冷,不是那么强。白岩松介绍,在北京街区一些比较熟悉的、人均一百元左右的餐馆,这两年已经被人均三四十元的餐馆所替代。这种情况可能不仅发生在北京,它也是消费意愿不强,或者大家兜里缺钱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这个角度来说,想要提振消费,怎么去改变和提升意愿?这次明确地把“增收减负”放到了比较靠前的位置。白岩松表示,政策制定者应该更加明确把年轻人的增收减负,列为整个提振消费的重中之重。如果我们提升个税起征点,比如35岁以下人群的起征点直接从五千提升到一万甚至一万二,这个信号作用就会很足,其实国家为此付出的成本并不是很高。
提到减负,北京最近推出了针对应届大学生实习3个月免费短租的政策,其它地方也有类似做法。把“暗补”变成“明补”,把补给企业的直接补给年轻人,这样的话年轻人就不用去“啃老”了。
白岩松:我们在增收减负这方面,应该把年轻人作为重点人群。年轻一代的收入在增长,他们就会对明天更有信心,整个社会的信心也就更容易被带起来。我们期待有新的好产品,比如去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接近1300万辆,这背后是刚需,很多人都觉得应该买新能源汽车,这是潮流,这就是一个好东西必然会带来的增量消费。
另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还提出了推动建设“好房子”,各地也开始有所动作,希望用“好房子”提质量,提升大家新的消费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