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浙江民企走出去的步伐依旧强健。今年上半年,我省788家境内主体备案了827家境外投资企业,较上年同期增加164家,主要涉及制造、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和批发零售等行业。分析“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上榜企业,对外投资地不断拓展,15家企业的对外投资地增加。企业海外经营类型日益丰富,对外投资办厂约占58%,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网络约占48%,进行海外并购的约占33%。
浙江省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秘书长阎淬指出,全球供应链进入大重组阶段,浙江民营企业正积极主动融入这一调整进程,走出去的步伐更大,践行“地瓜经济”的意愿更强,民企国际化正从“中国制造,卖向世界”走向“中国创造,全球制造”。
厚植沃土栽培大树
民企榜单里,有浙江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各级党委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
今年,“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浙江上榜企业数量第一;“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浙江上榜企业数量猛增了9家。程聪认为,这与浙江在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布局和持续性稳定政策实施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浙江持续推动重点建设“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88个核心区和协同区、大力扶持浙江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期政策。不久前,还公布了《关于构建浙江特色现代服务业体系 打造现代服务业强省行动方案》,提出要建成浙江特色现代服务业体系,奋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强省。
政府精准引导,民企积极跟进。“当下中国经济正爬坡过坎,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杨轶清认为,浙江民营企业之所以能长期秉持着一种蓬勃向上的精气神,与浙江长期厚植的营商环境沃土息息相关。
宏观层面,浙江持续优化政策、法治环境。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统筹推进一流企业、链主企业、雄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梯度发展,率先出台《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支持民营企业进一步抢抓新质生产力、新发展格局、新型工业化下的新机遇。
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在浙江落地,每7个人中就有1个是老板、每20个人就拥有1家企业。截至9月,全省民营市场主体达1043.4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7.24%。其中,在册民营企业345.2万户,个体工商户698.2万户。
微观层面,企业出题、政府作答已成为浙江的一种常态。接到问题的部门从不懈怠,能解决的尽快处理,省级层面解决不了的努力向上争取,个别政策考虑不够周全的,之后在制定涉企政策时充分考虑。
比如圆通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由于投资额大,对于土地、空域等要素要求很高,一度存在落地卡点,省发改委积极协调争取将其纳入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并协同省级相关部门推动入选第一批交通强国邮政专项试点单位,加大项目审批和要素保障力度,目前已经顺利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