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等基础设施不断向乡村延伸,传统农业正加速向智慧农业转型。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已达27.6%,大田种植信息化率也达到了26.4%。这一转变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字化政务赋能乡村基层治理
当今,乡村的数字化建设不仅为农村带来了生产上的便利和经济上的增长,同时也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在全国范围内,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投入,加快乡村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农业生产、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日前,四川省攀枝花市首个“数字乡村”平台在仁和区福田镇建成投入使用。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实现了镇村两级应急广播、重要路段监控、服务信息推送、数字党建、综合治理和惠民服务等智能化管理;在湖南省平江县安定镇,全镇共安装437个摄像头用户,通过镇、村(社区)平台可查看全镇所有道路出口、转角、交叉路口,视频存档7天回看,为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很大的便利。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能做的远不只这些。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呼和木独镇东红柳村接入乡村振兴数字服务平台后,为25名独居老人或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的老人配发了智能手环。通过手环,老人的心率、血压等信息可以随时传输到乡村振兴服务平台,村干部和老人的子女们可以随时查看到老人的健康状况,防止意外的发生。
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不仅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更为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这一变化不仅促进了乡村的发展,更提升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根网线联通城乡。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化发展在提升乡村居民生活品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实现城乡共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崭新动力。